大单品构成,以重组胶原蛋白为基底,涵盖创面敷贴、膏状敷料、喷雾及液体敷料,产品均通过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妆字号系列为10款护肤品,涵盖智曜系列、智颜系列、智御系列,聚焦特殊护理后修护、美白防晒、抗皱等功效。
目前,RQ PYOLOGY律曜已进驻高端专业医美机构上海圆和医疗,不仅填补了医美术后修护领域的技术空白,还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了个性化护肤体验。
这并非资生堂在医美领域的首次布局。近两年,资生堂不断通过投资医美企业、成立子公司等举措布局医美赛道。而RQ PYOLOGY律曜的推出,不仅能进一步拓展资生堂在中国医美市场的影响力,还能够借助后者加强在医美+美妆的“双美联动”布局。
实际上不只是资生堂,近几年不少国内外美妆企业纷纷有所动作,通过不同途径布局医美市场。
2022年,欧莱雅签署协议收购美国高端院线护肤品牌Skinbetter Science,该品牌配方来自医生。2024年3月,欧莱雅旗下品牌修丽可发布「修丽可铂研」胶原针(械三)。据悉,在医美领域,胶原蛋白填充剂隶属监管最严的三类医疗器械范畴。8月,欧莱雅集团宣布收购专注于皮肤科学的领导者、全球最大注射美容公司之一高德美10%的股份。12月,欧莱雅投资了国内医美连锁品牌“颜术医美”。
2024年11月,雅诗兰黛旗下品牌倩碧推出二类医疗器械新品——倩碧CX专研胶原子母瓶、倩碧CX专研微米胶原贴,并发布最新皮肤学研究成果“医美术后色素管理策略”。2025年1月,雅诗兰黛旗下品牌海蓝之谜新品「浓缩修护精华膏」在依妮德等中国医美院线机构发售。
3月,雅诗兰黛宣布与中国医疗服务机构嘉会医疗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在上海设立“雅诗兰黛集团—嘉会医疗联合临床研究中心”,该中心将聚焦医学美容全周期皮肤变化及其护理等领域的临床研究。4月倩碧宣布与上药科园贸易达成战略合作,将适用于医美项目后修复的械字号产品与适用于日常护理的妆字号产品相互联合。
此外,爱茉莉太平洋AP嫒彬推出M.D.专业美容护肤系列,采用医美同源的成分和技术,能实现热玛吉术后协同增效。乐敦制药旗下曼秀雷敦推出首款医用修复贴系列,城野医生在北京开设首家医疗美容诊......
具体到国内企业,近两年来,福瑞达、上美股份、谷雨、丸美生物、百雀羚等国内知名美妆企业加大了对医美赛道的相关布局,或成立专门的医美公司,或收购医美企业股份,或研发医美有关产品。
自2023年12月全新医学美容品牌珂谧KeyC推出后,2024年福瑞达的整体技术矩阵、品牌战略从“4+N”升级为“5+N”,从单一美妆主业升级为“生美+医美”并行。
2025年1月,上美股份新投资设立了上海朗慕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着重关注光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加速医美和美妆的整合。谷雨宣布和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合作,计划研发创新型医械产品。
2月,丸美生物投资标的上海摩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表示,旗下高端产品Aphranel®优法兰,正式获得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面部软组织填充用途CaHA羟基磷酸钙注射针剂。
3月,百雀羚成立广西百雀羚医美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又一国货美妆巨头正式踏入医美领域。4月,华熙生物自主研发的含利多卡因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润百颜・玻玻」成功获批 Ⅲ 类医疗器械证,成为国内首个获批 “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 的水光产品。此外,上海家化、珀莱雅等多个本土美妆企业也都通过种种途径卷向医美赛道。
在“颜值经济”的助推下,“变美”成为当下消费者的重要需求之一,医疗美容也因此渐成刚需,成为不少女性消费者逐渐重要的“变美成本”。
据观研天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医美市场持续快速扩容,预计203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超7000亿元。在这样大一块“蛋糕”的诱惑下,国内外企业加快抢滩医美赛道。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医疗器械根据风险等级分为三类。一类医疗器械风险最低,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上的支持,通常只需提交备案资料即可。二类医疗器械风险稍高,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一定要通过国家药监部门的审查,并获得注册证书。三类医疗器械的审批程序最为严格,有必要进行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审批时间比较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